疾病简介
流行性感冒(以下简称流感)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。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。流感起病急,虽然大多为自限性,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,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,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和/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1。
发病原因
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,为RNA病毒。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、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。流感病毒对乙醇、碘伏、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;对紫外线和热敏感,56℃条件下30 分钟可灭活1。
临床表现
流感是一种以头痛、发烧、寒颤和肌痛为全身症状,以及咳嗽和喉咙痛等局部呼吸道体征和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。临床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,部分患者表现轻微的、类似于普通感冒的无发热的呼吸系统疾病(发病缓慢或突然),部分患者较为严重的。患者多发热(38℃-41℃)。在发病后24小时内体温迅速升高,随后2-3天逐渐退热,有时可持续1周。肌痛可累及身体的任何部位,最常见于腿部和腰骶区域。流感并发症好发生于65岁以上的患者,以及某些慢性疾病的患者,如心脏病、肺部疾病、糖尿病和肾功能障碍。小于5岁的儿童 (特别是婴儿)也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2。
疾病治疗
1.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。1
2.感高危人群尽早抗病毒治疗(发病48h内)
-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(NAI)对甲型、乙流感均有效:奥司他韦、扎那米韦、帕拉米韦
-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,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,不建议使用。1
3.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,避免盲目或者不恰当使用抗生素:
- 高热-物理降温或解热药物;
- 咳嗽咳痰严重者-止咳祛痰药物;
- 缺氧-适当方式进行氧疗。1
1.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(2018年版修订版). 传染病信息. 2019(6): 500-504.
2. T. R. Harrison; R. G. Petersdorf; W. R. Resnick, et al. Harrison'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. 19th Edition. McGraw-Hi11 Education. 2015: 1620-1628.
CP-91376-201905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