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简介
荨麻疹是由于皮肤、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。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,持续≥ 6周者 1。
发病原因
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,可能涉及感染、变态反应、假变态反应和自身反应性等。肥大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,其活化并脱颗粒,导致组胺、白三烯、前列腺素等释放,是影响荨麻疹发生、发展、预后和治疗反应的关键2。
临床表现
荨麻疹临床表现为风团,其发作形式多样,多伴有瘙痒,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。荨麻疹,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因多不明,病情反复发作,病程迁延,除极少数并发呼吸道或其他系统症状,绝大多数呈良性经过 3。
疾病治疗
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、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,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。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。目前一线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,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,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。对于急性荨麻疹的治疗,在积极明确并祛除病因以及口服抗阻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,可选择糖皮质激素3。
1. Zuberbier T, Asero R,Bindslev-Jensen C, et al. EAACI/GA(2)LEN/EDF/WAO guideline: definition,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[J]. Allergy, 2009, 64(10): 1417-1426.
2. 钟华, 郝飞. 荨麻疹的病理生理与临床[J]. 中华皮肤科杂志, 2007, 40(10): 652-654.
3.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.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(2014版)[J]. 中华皮肤科杂志, 2014, 47(7): 514-516.
CP-91351-20190517